廣島縣

和平紀念公園
和平紀念公園是為紀念原子彈死難者,祈求世界永久和平而建立的公園。這個地方從江戶時代到昭和初期是廣島市的中央商店街。被原子彈爆炸毀壞後的1949年8月6日頒布了廣島和平紀念城市建設法,將震源周圍地區發展為永久和平的象徵。於1955年建成和平紀念公園。我們邀請到透過關注廣島原爆事件而傳播和平文化的NGO的講者帶領參觀和平紀念公園,與參加者分享第一手的故事,亦可以AR技術來體驗原爆前的街景、倖存者的說話和感受、廣島市復興的經過等等,來加深參加者的記憶,希望能籍此來祈願及宣揚和平。

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館是位於日本廣島市中心、元安川河畔的建築遺址。1945年8月6日,美軍以原子彈轟炸廣島,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數被夷為平地,僅此建築勉強屹立沒有完全傾倒。今日的原爆圓頂被作為該起事件的紀念物而獲得保存,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一部份。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列為世界遺產。
這座建築最早是1910年落成的「廣島縣物產陳列館」,後來在1921年更名為「廣島縣立商品陳列所」,1933年更名為「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為當時廣島當地重要的會展場地。建築風格為捷克新藝術建築師簡·勒澤爾所設計的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採部分磚造部分鋼筋混凝土構造,外覆石材與砂漿修飾,並以銅製的圓頂覆蓋其上。建築本體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但中間的圓頂部分則有五層樓高。
原爆圓頂常被誤會是原子彈的爆炸中心,但事實並非如此。當初美軍是瞄準圓頂西北方不遠處的橫跨本川,在空中俯瞰時非常醒目的「T」字型橋梁—相生橋—作為落點,但原子彈在落下的過程中偏了600公尺,至圓頂東側200公尺處的上空580公尺處爆炸。原子彈爆炸後,以爆炸中心為圓心,半徑2公里範圍之內的建築幾乎全毀。
獎勵館雖然被原爆產生的高溫焚燬,但卻是爆炸中心區附近,少數在衝擊波肆虐之後沒有倒下的建築。此建築之所以能殘存,除了因為其近代建築構造擁有較周遭建築更為堅固的結構外,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正好就在炸彈引爆點下方不遠處,在這裡有一個很小範圍的空間,在爆炸當時承受了比較少的橫向破壞力—為了製造最大的破壞力美軍採用了空中引爆的方式,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球型包絡面部分會撞擊地面並反彈,再與空中的衝擊波疊加產生加成效應,製造出最大的橫向破壞力。但是,位在爆炸點下方的這個範圍只會承受第一波由上方往下的直接衝擊力,但卻不在橫向擴散的疊波範圍內。原子彈爆炸後的第一道衝擊波雖然立刻摧毀了產業獎勵館包括屋頂與各樓層樓板在內的所有水平建築結構,但垂直方向的結構卻大致未損。這些以耐燃的鋼筋混凝土製造的骨架與外牆在撐過後續的大火之後,成為今日殘存的建築遺跡,並被保留下來作為原子彈爆炸事件的紀念物。由於建築周遭已被護欄圍住禁止進入,建築內的頂架遂成為烏鴉等鳥類的棲息地。

原爆之子像
原爆之子像是一座紀念佐佐木禎子和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中數以千計的遇難兒童的和平紀念雕像。她死於1945年8月6日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的輻射導致的白血病。雕像於1958年5月5日完成。
雕像坐落於廣島市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由日本藝術家菊池一雄和池邊陽設計,於1958年5月5日(日本兒童節)揭幕。雕塑由日本學校兒童包括佐佐木禎子的同學集資而成,主雕像名為「原爆之子」。雕像頂部刻畫的是死於輻射中毒的佐佐木禎子,她雙手將一隻鋼絲做的紙鶴託過頭頂。佐佐木禎子死前曾決心要折出一千隻紙鶴(千羽鶴),因為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折出千羽鶴的人可以實現自己的一個願望,而她的願望是希望世界不再有核武器。佐佐木去世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紀念碑前放上了千羽鶴。他們因佐佐木未能折滿一千隻紙鶴就死於白血病的故事而聚集於此,這些千羽鶴象徵着製作者及拜訪者對世界無核及和平的企盼。然而,根據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一項展覽介紹,1955年8月底前,佐佐木已經達成了千羽鶴的目標,並且還在繼續摺紙鶴。遺憾的是,她的願望未能成真,她自己也在1955年10月25日因白血病去世了。她的主要死因是原子彈所造成的輻射中毒。
雕像的主體結構下方有一口日本傳統的和平撞鐘,其上懸掛着一隻銅鶴,作風鈴之用。撞鐘和銅鶴系由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捐贈。

原子彈慰靈碑
原子彈慰靈碑是一個馬鞍型紀念碑,是象徵希望不讓犠牲者的靈魂淋到雨的意思,中央停放著一座石棺,裡面收藏著原子彈犧牲者的名簿,而從這個方向,馬鞍的中間看過去,可以看到原子彈爆炸圓頂館,在石棺的前面刻著這一段話:安息吧,我們將不再重複過去的錯誤。

廣島城
廣島城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基町的城堡,別稱鯉城,為日本100名城之一,現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由於原本廣島城的所有建築已經在1945年廣島市原子彈爆炸中遭到摧毀,目前整個廣島城都是在二次大戰後所重建。
也由於廣島城別稱為「鯉城」,現在在廣島市有多個以「鯉城」命名的區域或機構,包括鯉城通、鯉城會館、廣島鯉城中學校・高等學校、廣島縣鯉城高等學校、廣島鯉城計程車集團;而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球隊廣島東洋鯉魚的名稱也是源自於此。
廣島城為毛利輝元建於1589年,過去戰國時代毛利氏原本將主要據點設在利於防守的吉田郡山城,但由於位於內陸加上位於山區,不利於發展商業,因此據說毛利元就在16世紀中就有意在廣島平原建新城,已利用瀨戶內海的水路發展商業。城堡地基高度為12.4公尺,城堡主體本身的高度為26.6公尺。廣島城是較罕見的平原城堡,日本的大多數城堡都是建在高地上。

縮景園
縮景園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上幟町的一座日本庭園;現被列為日本名勝、日本歷史公園100選,園內的跨虹橋被選為日本百名橋。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620年,由當時廣島藩初代藩主淺野長晟所建的庭園,此後歷代淺野氏逐漸擴建至現今規模。1940年被日本政府列入國家名勝,同時淺野氏家族將這座庭園贈送給廣島縣政府,成為公有財產。1945年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後庭園一度陷入荒廢,經過多年重建後才於1970年代重新開放。園內共有四千多棵樹木,但由於原子彈爆炸之緣故,在戰爭前遺留下來的樹木僅有三棵,其餘樹木皆為戰後重新種植的。
過去此庭園的正式名稱其實是「泉水屋敷」,在明治維新後直到二次大戰前都稱為「泉邸」,當地居民則稱之為「御泉水」,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改使用「縮景園」做為正式名稱。「縮景」之名稱據說是指濃縮匯聚中國的著名景點西湖之景觀。

尾道
尾道市是位於日本廣島縣東南部的市,位處岡山市與廣島市之中間,也因此成為這兩大都市的「緩衝地帶」。市區瀕臨瀨戶內海的尾道水道,因此自古就是海運的物流集散地;明治時代山陽鐵道開通後,成為鐵路運輸與海運的轉運點,因此躍升為廣島縣東部的最大城市。1999年5月西瀨戶自動車道通車後,更可直接連結四國,加上2015年全線開通的中國橫斷自動車道尾道松江線,將成為「瀨戶內的十字路口」。
市名一般認為係源自「山尾的道路」(山の尾の道)的說法,與其市中心區依山傍水的地形有關。江戶時代,現在的轄區西北部(原御調郡範圍)屬於安藝廣島藩的領地,東部(原沼隈郡範圍)屬於備後福山藩的領地。
由於位處交通轉運中樞,在二次大戰前,一度為可與廣島匹敵的商業都市。除了商業上,造船等海運相關產業亦相當發達,在尾道市區、向島、因島等地有著大量造船廠。
尾道地形多山,市區不少街道建於山坡地上,因此有「坡道之城」(坂の街)的別稱。由於在歷史上多次免於戰火侵襲,市內保留有眾多古蹟,又有「瀨戶內的小京都」之稱。此外,亦以「文學之城」(文学の街)、「電影之城」(映画の街)的名號著稱。

千光寺
開基是平安時代初期的大同元年(806年),後來據說是源氏的名將多田滿仲的中興。神社中央的巨石「玉之岩」在舊時代有如意寶珠,每晚都照亮大海,所以稱這個地方為“玉之浦”。
玉石的右邊是粉刷的正殿,左邊是龍宮建造的鐘樓,是尾道風光的燈塔。正殿建於嘉享三年(1686年),是該地區罕見的舞臺建築,位於堂內的須彌壇是應永至永享(1394-1440年)左右的作,以和式加唐式的設計,這裡安放的本尊是秘佛的千手觀世音。本尊千手觀世音彌據說是聖德太子的傑作,每33年開帳一次。 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火伏的觀音」,在排除火災困難的同時,也作為各種願望實現的觀音,神社不斷被興建。自古以來,尾道就一直作為港口城市繁榮昌盛,由於風景秀麗,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參觀。
開帳是指把一般非公開的佛像公開給大衆参拜。有每月一次,每年一次,每七年一次,每33年一次,每60年一次,視乎不同的寺院。

竹原古街
竹原被稱為小京都其來有自:從空中俯瞰這城市時可見滿面屋瓦,還有老街的蜿蜒小道可供探索。以鹽業起家的家族於本川東側建造房屋,雖然此行業最終邁向沒落,這些商業巨擘的豪宅與庭院卻留存至今。近年來又有城市主管機關以及非營利組織團體介入,協助保存舊城區以及其獨特之建築景觀。
隨著竹原商業家族的財富增長,政府為武士階級所制定、禁止資產階級炫富的奢侈法,導致兩方間的氣氛緊繃。源自於鹽業的財富被用以建造如松阪邸這樣的住宅,表面上看似平凡無奇,但顯然是大師級工匠耗費無數時間的心血結晶。

帝釋峽
帝釋峽是位於日本中國山地,廣島縣東北部庄原市東城町及神石高原町的一座全長18公里的峽谷,被指定為名勝,是比婆道後帝釋國定公園的主要景點。帝釋峽是日本百景之一,和三段峽並為廣島縣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也是日本國內規模較大的峽谷。帝釋峽內的主要景點有神龍湖、雄橋、斷魚溪、白雲洞等。

雄橋
雄橋是河水長年侵蝕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橋樑。除了帝釋峽的名勝,它本身也被指定為自然紀念物。日本百座名橋之一。

神龍湖(帝釋川水庫)
帝釋川大壩是建在帝釋峽中部的發電水壩。人工的神龍湖的名字更為著名。它是日本建造的第一座混凝土水壩,於1924年(大正 13 年)竣工。當時,它是日本最高的水壩。2006年(平成18年),進行了水壩再開發事業。它是一座發電水壩,可產生11,000千瓦的水力發電。大壩和神龍湖幾乎位於溪谷的中央,被指定為比婆道後帝釋國定公園的一級特區。神龍湖上的神龍橋和櫻花橋是日本的有形文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