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奈良縣

東大寺.jpg

東大寺

東大寺譽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寺廟」,是日本佛教華嚴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1998年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從日本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下令興建東大寺起,東大寺至今逾1200年歷史。當時正值日本派大量留學生到中國唐代學習的時期,東大寺的建築很大程度有著中國唐代文化的影子。
在東大寺建成後的300多年,即日本源平合戰時期。平家掌權者平清盛為了對付舉起反旗的源氏,不斷鎮壓各地的源氏和其支持者,其中奈良的寺廟包括東大寺等因對平氏不滿,曾協助對抗平家的源氏,最後導致「南都燒討」事件。與京都相比,奈良自奈良時代(710年—794年)時起,已是大和朝廷的都城,在平安時代才把都城遷至京都(784年—1192年)。就當時而言,曾為朝廷首都的奈良位處京都南方,因而被稱作「南都」。平清盛為了對付奈良一帶反抗平家的寺院,派了平重衡率軍與奈良僧兵開戰,戰後把多間奈良佛寺燒毀,東大寺當時幾乎被燒光一大半,被稱為「南都燒討」事件。
在南都燒討後,東大寺曾一度在鐮倉時代重建完成,可惜到了戰國時代再被戰火摧毀。
當時統治奈良、近畿一帶的大名三好家,旗下家臣分成兩派,一派是以三好三人眾為首,另一派是以松永久秀為首。兩派曾經在奈良東大寺附近發生戰爭,東大寺亦再因此場戰爭幾乎全毀,更遺失大殿佛像的頭部。直至江戶時代,佛像的頭部才被修補,寺廟再重新被修築,屹立至今。
東大寺供奉的大佛是釋迦牟尼佛(又稱毗盧遮那佛),大佛曾歷兩大災難,現時佛像的身體是鐮倉時期所修復,頭部則是江戶時代所重鑄。除了大佛銅像外,兩旁亦有兩尊菩薩像。與大佛不同,兩尊菩薩像為木造,在江戶時代製成。圍繞佛像順時針走,會發現佛像後方兩個角落,分別屹立廣目天和毘沙門天兩像,兩者是佛教故事中四大天王其中之二,具守護寺廟的作用。

奈良公園.jpg

奈良公園

依照太政官布達,在明治13年(1880年)2月14日開園。大部分是國有地,奈良縣無償借用管理。都市公園的正式名稱是「奈良縣立都市公園 奈良公園」,總面積502公頃。包含周邊的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奈良國立博物館等,總面積約660公頃。通常將包含周邊社寺的區域稱作奈良公園。
公園內有許多國寶指定及世界遺產登錄物件。奈良大佛、鹿(約1200頭)是奈良觀光的主要景點。還有東大寺修二會、奈良燈花會、正倉院展、春日若宮御祭等古都的行事。春天是賞櫻之熱門地點,選定為日本櫻名所100選之一,浮見堂周邊也是人氣的花見景點。
公園無塀、柵、門等阻隔設施,也不需入園費。另外,依照舊「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的名稱是「名勝奈良公園」。奈良公園因園內有溫順的鹿而聞名。您可以走到鹿的旁邊與牠們合影留念,或購買路邊出售的鹿餅乾進行餵食。若要餵食建議您還是要多加小心。

東金堂.jpg

興福寺

曾經勢力強大的藤原氏於669年建立了興福寺。興福寺最初其實是建於「明日香村」,名為「廄坂寺」。在奈良市建立之初,廄坂寺遷回奈良,並更名為興福寺。它有一座50米高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五重塔,也是日本第二大的佛塔。興福寺累積了大量來自奈良 時代的文物。大部分珍貴文物現在都陳列在興福寺國寶館。
寺內有不同材質的佛像塑像,例如乾漆阿修羅像、鍍金木菩薩、青銅藥師佛頭像和金佛。
這些使用不同工具和工藝雕刻而成的古代佛像,一再提醒人們古奈良是多麼重視宗教。你可在興福寺一待幾小時,欣賞宏偉的建築物和寺裡的各種寶藏。

飛鳥寺

飛鳥寺

飛鳥寺始建於588年左右,是日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是在佛教從中國和朝鮮傳入後不久(公元588年)建造而成。日本遷都奈良市後,寺廟的主體建築亦隨之搬遷。現有建築在17至18世紀期間建於附近,但該寺廟目前仍保留著原始的青銅佛像,也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可追溯到公元609年。儘管這座雕像大部分已被大火燒毀,但其初始面孔、手和左耳的一部分仍保存完好。
最早為奈良「法興寺」的舊址,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後,法興寺跟著遷入平成京,並改名為「元興寺」。遷建後舊廟仍倖存,稱為「本元興寺」,但在1196年塔和廟宇被雷電燒毀後,廟宇逐漸衰落。後來在文政8年(1825)進行了重建,其中本堂即原本法興寺舊址金堂的所在地,被指定為國之史跡「飛鳥寺跡」。現在該廟正式名稱為「安居院」。此外,「飛鳥寺」是日本建築學術用語「飛鳥寺式伽藍配置」的由來。

bottom of page